[武汉-上海骑迹]婺源之汪口村、古坑村
武汉-上海之旅中,这四段路让我们瞬间忘却了夏日的高温与炎热,“赖在这里不想走”:
- 婺源县赋春镇鸳鸯湖景区-婺源市区-婺源江湾景区-安徽省休宁县山斗乡,全程共111公里。[小桥流水徽派建筑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梯田水牛牧童以及一个自然保护区林场]
- 安徽黄山市歙县霞坑镇-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黄山市歙县竹铺乡-杭州市临安市清凉峰镇(颊口镇)[山路弯弯清凉峰形状特别诡异并路过一个自然保护区林场以及两个大坡还有极爽的下坡,到达安徽与浙江交界处有惊喜]
- 环西湖[风景好,妹子多]
- 桐乡市-乌镇镇-南浔区-周庄镇-同里镇-甪直镇[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古色古香,文艺小清新与慢生活。周庄妹子多]
受到“寰宇周天”的影响,我觉得我也有必要在“反季节”时段整理一下之前的温馨回忆,将这份喜悦与美好分享给大家。
江湾镇汪口村,全村共有464户,人口1646人,下辖13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耕地3702亩,林地38657亩,面积11.02公顷,汪口现已建成集古文化、生态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使全村从单一的经济结构走向集旅游、加工、商贸等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年接待游客已近1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婺源的汪口村与古坑村是我们婺源之行的第三个与第五个目的地。婺源之行我们一共有鸳鸯湖、月亮湾、古坑、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七个目的地,但是因为在月亮湾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写出来也没有深度没有感觉,唯恐破坏了月亮湾应有的那种美。
在讲述晓起村的那篇文章里,我已经提到了,鸳鸯湖的水、月亮湾的树、古坑的茶、李坑的田、汪口的窄巷子、晓起的原生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到,半年之后的今天,在凛冽的寒风吹过面庞的时候,我还可以清清楚楚的记得那次炎炎夏日下的婺源之行的每一个细节。古坑的茶 ,汪口的窄巷子以及背后反映出来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就是本篇文章所要展示的重点。
汪口·自然风光美
汪口之美,美在天然。人们提及某个地方的美 ,无非使用“山青水秀”之类的称谓。因为一般地方,不是没山,就是没水。即便有山,也可能是一座秃山,即便有水,也可能是一渠死水。所以,汪口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的确难得。
▲汪口.小桥流水
▲汪口.竹筏与平渡堰
“平渡堰”,婺源的大学者江永(1681年——1762年)为使商船更好地通行和深水码头的建设,以及防洪缓水势的需要而设计的。平渡堰在不设闸门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通舟、蓄水、缓水势的矛盾,是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项奇迹。
▲汪口.汪口村生活环境
汪口·生活气息浓
汪口之美,美在淳朴。在中国 ,人们但凡提及某个地方的落后,一定会附加一句对这个地方的“民风淳朴”的称赞。这样的称赞,见得多了,或许就习惯甚至有些麻木了,颇有成为落后的遮羞布之嫌。由于“地狭人众,力耕所出,不足以给”,明代中叶开始,汪口人大量外出经商,参与开辟了称雄中国商界的徽商时代。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汪口村的人们,生活富足但却不会铺张浪费不会追求排场,每点心思都会用在生活的细节上。
▲汪口.浓厚生活气息的小巷
▲汪口.青石板路
▲汪口.依地形而建的白墙黛瓦
▲汪口.连一对法国的夫妇都骑着二八自行车从汪口的路上飘过
汪口·文化底蕴厚
中国古代乡村依托聚族而居形成的宗族制度,在汪口古村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之成为今人研究和了解已然消失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活化石”。宗族制度是聚族而居的乡村普遍施行的一种社会制度。汪口是典型的宗族社会乡村。建有祠堂,其俞氏宗祠,现保存相当完好,还修有不同年代编写的族谱家乘。建立了由户长——房长——族长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
▲汪口.俞氏古祠内向外看去,俨然一副秀美江山
▲汪口.俞氏古祠外观,那对法国夫妇仍然在悠然游乐
▲汪口.祠堂内部
在汪口的祠堂里面,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徽派建筑的设计蕴含了好多好多的科学原理。因为徽派建筑的木质结构,天井的大宅都置镇宅缸,既蓄水以防火灾。
汪口古村落清一色的徽派建筑,统一规整,墙连瓦望,蔚为壮观。外部表现为粉墙黛瓦、飞檐戗角;内部表现为四水归堂,木质构架;装饰上表现为“三雕”精美;布局上表现为规整灵活。全村265幢古建筑完好率达98%以上,汪口是完整地保存了徽派风貌的典型古村落之一。“粉墙黛瓦”是随着制砖、制瓦和石灰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南方多雨潮湿,砖墙瓦顶是挡雨排水的最好材料,粉墙则利于湿气挥发。“飞檐”的出现,建立在成熟的斗拱技术基础之上,可以远距离排泄屋顶雨水,使之不淋湿墙体和木质构件。“戗角”则是为封挡隔壁人家火灾的火势而筑的“马头墙”上的装饰。由于徽州古村中青壮年男子多外出为宦、经商,家中只有妇孺老人,为解决防盗问题,外墙上只有高处开很小的窗户,为解决室内采光、通风、排水等问题,“四水归堂”的内天井应运而生。房屋木架构或抬梁,或穿斗,多为二层,也有三层,肥梁瘦柱,不施油漆,以利于木质水份挥发,不易腐烂。就审美和观念层面而言,洁白的粉墙,黝黑的黛瓦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是最美的色彩搭配;飞檐戗角的曲线,富有最优美的视角形象;朴素的原木纹理与雕刻图案相得益彰,格外典雅;天井则被人们赋予了采天地之灵气,聚肥水财气于一家的观念色彩。伴随着生产工具和材料工艺的不断改进,徽派古建筑出现了斜撑、斗拱、卷棚、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等等建筑技艺,使婺源的古建筑愈显华丽、壮美、气派。大梁多为用料硕大的“冬瓜梁”,立柱由明代梭形向方形转化,梁与柱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柱及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多用青石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砖雕、石雕、木雕由浅雕向深雕、圆雕、透雕、镂空雕发展,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文化气息浓厚。汪口古建筑的文化品位除了表现在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内容的文化底蕴之外,还表现在:每幢建筑都取有雅致的堂名,反映主人的志向心愿;室内家具装饰典雅清幽,八仙桌、太师椅、压画桌、时钟、东瓶、西镜、书案、茶几,无不散发书香气息;屋内柱子和板壁上挂有楹联、字画,摆设古董橱、架,体现出“书乡”人家的情趣。
古坑·自然风光同样美
古坑是相比汪口更靠近婺源县城的一个村子。古坑相比汪口,少了一些商业气息,多了一些纯粹。
▲古坑.竹筏
▲古坑.村前的大树
▲古坑.闲适
▲古坑.一棵普通的树
古坑·人们的智慧更美
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并学习到了很多的是,古坑的茶叶作坊。古坑的茶叶作坊还是典型的小作坊,不过已经全部实现了电动化。茶叶作坊的老板告诉我们,现在大的茶叶厂的生产效率是他们这种小型作坊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大工厂跟小型作坊相比,大型的作坊产量高,单价便宜而且容易受到各大经销商的亲睐。小作坊的生产成本更高,而且价格只能比大厂的价格便宜,所以他们这些小作坊只能生活在大厂的阴影下了。不过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茶叶也有独特的销路。小茶叶作坊的茶叶更受当地人亲睐。“最好的茶叶,肯定还是我们这种小炉子炒出来的更香更醇。”
不过,由于婺源山青水秀生产出来的茶叶广受欢迎,所以即便是小作坊炒制出来的茶叶价格也不便宜,一般的茶叶便宜的一两百块钱一斤,稍微贵一点的就是七八百块钱一斤了。
▲古坑.茶叶作坊
▲古坑.茶叶作坊.翻炒机
▲古坑.茶叶作坊.翻炒
▲古坑.茶叶作坊.揉捻
▲古坑.茶叶作坊.晾晒
汪口逃票·古坑逃票
下面简述我们是怎么逃票的。
汪口下午5点之后不再收门票。而我们到达汪口的时候才下午4点左右。汪口除了大门之外,还有多条小巷都可以进入但是每条小巷都有保安把守。我们到达某小巷之后,跟其中的一个保安聊了起来。在另外的小巷把守的保安见状也过来给我们聊天。还没等另外小巷的保安走过来,我们便跟刚才聊天的保安告辞了。见小巷的保安尚未跑回去,我们便骑着自行车冲了进去,逃票成功。若卖门票进入,则需要40元。
古坑本身就不收门票。直接进入即可。
《[武汉-上海骑迹]婺源之汪口村、古坑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