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接口介绍(上半篇:显示器部分)
视频技术的发展使得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大,对于视频编解码、传输、压缩、显示等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视频分辨率也从以前的320×240(QVGA)、640×480(VGA)、1024×768(XGA)等发展到1080p、2k、4k。
▲视频分辨率及代号
显示器中的视频接口跟摄像头中的视频接口发展趋势不完全一样。摄像头中的视频接口模拟与数字信号并存,数字视频接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模拟视频接口仍然在高速发展。但显示器中的视频接口未来将会变成纯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不再发展,仅在一些低成本应用中沿用。另外在显示器视频接口中,因为显示器对实时性的要求,几乎没有带编码(Encode)的视频接口。但在摄像头应用中,带编码的视频接口将会一直存在,在部分领域(如IPC)带编码将会一直是主流。
▲各种不同的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
显示器视频接口,从视频传输模式上分为模拟传输、数字传输。从发展历史上来看,可以分为第一代亮色混合视频接口、第二代亮色分离视频接口、第三代模数共存视频接口、第四代纯数字视频接口以及第五代更强性能视频接口。从接口连接来看可以分为对内视频接口、对外视频接口以及其他视频接口。
下文将按照第三种分类方法作为大类,第一、二种分类方法作为小类进行分类。
导航目录
1. 对外显示器视频接口
对外显示器的视频接口指的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视频传输接口。根据出现的时间以及性能,可以分为五代:
- 第一代:亮色混合,视频接口代表:CVBS、AV
- 第二代:亮色分离,视频接口代表:S-端子、色差信号
- 第三代:模数共存,视频接口代表:VGA
- 第四代 :纯数字,视频接口代表:DVI(DVI-D、DVI-A、DVI-I)
- 第五代:更强性能,视频接口代表:HDMI、MHL、DP、thunderbolt
1.1 第一代:亮色混合视频接口
- CVBS,composite video baseband signal,复合视频信号
- 也有人称之为:Color,Video,Blanking,Sync
- 常常使用3根线(RCA线)来传输音视频:
- 白线:左声道
- 红线:右声道
- 黄线:CVBS视频信号(视频信号只需要一根线即可传输)
- 复合视频信号:
- 包括亮度和色度的单路模拟信号
- 分辨率一般可达350-450线
- 亮度和色度是间插在一起的,在信号重放时很难恢复完全一致的色彩
- 图像品质受使用的线材影响大
▲CVBS视频接口
▲CVBS视频波形信号
1.2 第二代:亮色分离视频接口
- 19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将明度与色度分离记录与传送的系统。
- 主流的分离方式为亮度(Y)与色差(Cb/Cr或Pb/Pr)的方式。
- 主流的接口有两种类型:
- S端子(Separate)
- RCA线
- S端子:
- 视频信号线共2根(Y、C+GNDx2),在同一线束中。
- 相较CVBS,不用把经由低通滤波器取出光亮度的信号。这样可以给予光亮度的信号有更大的带宽
- 相较CVBS,以不太高的价格,换取大幅画质改善的方法
- 分辨率可以达到1024*768
- RCA线:
- 视频信号线共3根,分在三个不同线束中。
- 相较S端子,颜色更加,避免了边缘溢色的问题,分辨率也可以得到提升,甚至达到1080P
▲亮色分离S端子及RCA线
▲S端子接口定义
1.3 第三代:模数混合
- 模数混合的视频接口:
- VGA(Video Graphics Array)接口为代表
- 此外还有RGBHV(五同轴)等其他接口形式
- VGA接口:
- IBM于1987年提出
- R、G、B三个分量为模拟信号;
- 行同步、场同步为数字信号;
- 使用15pin的D型口;
- 分辨率最初支持640×480,现已支持最高2560×1440
- RGBHV(五同轴)
- 相比VGA接口具有更好的信号质量
- 同时也有更高的成本
▲RGBHV接口
▲VGA接口
VGA接口的引脚定义如下:
引脚1 | RED | 红色视频 |
引脚2 | GREEN | 绿色视频 |
引脚3 | BLUE | 蓝色视频 |
引脚4 | ID2/RES | 过去为屏幕ID比特2;自DDC2起保留 |
引脚5 | GND | 接地(水平同步) |
引脚6 | RED_RTN | 红色接回 |
引脚7 | GREEN_RTN | 绿色接回 |
引脚8 | BLUE_RTN | 蓝色接回 |
引脚9 | KEY/PWR | 过去为key;现为 +5V DC |
引脚10 | GND | 接地(垂直同步,DDC) |
引脚11 | ID0/RES | 过去为屏幕ID比特0;自E-DDC起保留 |
引脚12 | ID1/SDA | 过去为屏幕ID比特1;自DDC2起为I²C数据 |
引脚13 | HSync | 水平同步 |
引脚14 | VSync | 垂直同步 |
引脚15 | ID3/SCL | 过去为屏幕ID比特3;自DDC2起为I²C时钟 |
1.4 第四代:纯数字
- 第四代接口以DVI为代表
- DVI:
- 1999年由数字显示工作小组提出
- 使用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技术来确保高速串列数据发送的稳定性
- 最高可支持到4k
- DVI分为DVI-D、DVI-A、DVI-I
- DVI可使用便宜的被动式转接头转成VGA或HDMI
▲DVI 接口及引脚定义
▲EPSON投影仪背面的DVI接口
1.5 第五代:更强性能
- 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 2002年有HDMI组织设计
- TMDS传输
- 第五代主流接口,支持HDCP,支持音频传送
- 支持厂商众多,有Type A、Type B、Type C、Type D四种接口
- 即插即用,支持EDID
- 光纤HDMI
- TYPE C to HDMI(HDMI alt mode)
▲HDMI Over Type-C,TypeC本身就兼容HDMI/MHL协议
▲HDMI连接器的不同形式
- MHL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
- Silicon Image主导,2008年提出,只需5pin即可传输高清视频,接口小巧
- 早期依赖Micro USB
- 2.25Gbps,1080P
- 兼容USB Type C
▲MHL接口在手机上的应用
- DP (Display Port) :
- 2006年由VESA提出,无须授权费
- 支持HDCP,支持音频传送,Apple设备的主流视频接口
- DP1.4,DP ALT mode集成到USB TYPE-C,应用广泛
▲DP性能发展
▲DP连接器物理形态
- Thunderbolt:
- 2011年Intel+Apple开发,早期依赖Mini DP,现在依赖USB Type C
- Thunderbolt 3完整支持USB3.1,双向40Gbps高带宽
▲Thunderbolt性能发展
1.6 视频传输能力对比
视频接口 | 类别 | 最大视频带宽(Gbps) | 最高支持分辨率 | 备注 |
VGA | 模拟 | 4.95 | 2560×1600 | |
DVI-A | 模拟 | 4.95 | 1920×1080 | |
DVI-I | 模拟+数字 | 9.9 | 2560×1600@60Hz | 双通道 |
HDMI1.4 | 数字 | 8.16 | 4096×2160@24Hz | |
HDMI2.0 | 数字 | 18 | 4096×2160@60Hz | 4K |
HDMI2.1 | 数字 | 48 | 7680×4320@60Hz | 8K |
DP1.4 | 数字 | 32.4 | 7680×4320@60Hz | 8K |
DP2.0 | 数字 | 77.4 | 15360×8460@60Hz | 16K |
Thunderbolt3 | 数字 | 40 | 7680×4320@60Hz | 8K |
2. 对内显示器视频接口
对内的显示器视频传输接口指的是设备内部,板与板之间或板上的器件与器件之间的视频传输接口。下图就展示了一个电视机拆开后盖之后各个主板间的连线情况:
目前常见的对内显示器视频接口主要有以下几种:
- DVP(ITU BT601/656/1120)
- LVDS(区别于Serdes)
- MIPI(DSI/CSI)
- eDP
- V-By-One
2.1 DVP(ITU BT601/656/1120)
- DVP:Digital Video Port 或Digital Video Parallel,并行视频接口。
- 包含以下引脚:
- PCLK:sensor输出时钟
- VSYNC:场同步
- HSYNC:行同步
- D[0:11]:并行视频数据
- ITU BT601/BT656/BT1120都是DVP的一种
- “类BT656接口”
- PCLK≈(FrameRate x PixelPerFrame x BitsPerPixel)/datawidth
- DVP中PCLK一般不宜超过100MHz
- EMC考虑
- 信号完整性考虑
引脚名称 | 类型 | 信号电平 | 信号定义 |
D[0:11] | 输出 | TTL | YUV数据线 |
VSYNC | 输出 | TTL | 垂直同步信号,高有效 |
HSYNC | 输出 | TTL | 水平同步信号,高有效 |
PCLK | 输出 | TTL | 像素时钟信号 |
GND | 地 | 地 | 信号地 |
▲某个典型的DVP引脚定义
2.2 LVDS(区别于车载领域Serdes)
- 针对DVP传输视频的问题:
- DVP PCLK速度不能超过100MHz → LVDS使用差分传输,速度可以到几百兆
- DVP EMI性能差 → LVDS使用低压信号,辐射极小
- DVP信号线多,相邻信号线之间串扰大 → 视频数据经过串行器后再发送,无串扰或少串扰
- LVDS接口(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 1996年由美国国家半导体提出
- 常用于显示屏驱动(机内),单路/双路
- 跟车载领域LVDS区分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接口
- LVDS视频接口信号线数量多,一般只能用在设备内部
- 车载LVDS视频信号一般只有一根线,可以用在设备之间
▲LVDS视频接口示意图
▲LVDS视频接口在电视机里面很常见
2.3 MIPI(DSI/CSI)& eDP & V-By-One
- 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
- 2003年由MIPI联盟设计
- 包含CSI与DSI,分别对应摄像头接口应用与显示器接口应用。
- 一对差分时钟线,若干对差分数据线(一般为1/2/4对)。
- 采用了ECC和CRC编码,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
- eDP(embedded DP)
- 相比LVDS几百兆的速度而言,单线传输速率更快(最高5.4Gbps);
- 没有单独的时钟线,线的数量更少;
- 微封包结构,可以同时传输视频与音频;
- 电视/笔记本电脑中已逐步取代早期的LVDS接口。
- V-By-One
- 日本THine公司开发
- 使用EQ及CDR技术,使得使用更加经济的线材也可传输高速信号;
- 单对线传输速度可以到3.75Gbps,可以直接使用以前的LVDS线材
- Thine公司已对V-By-One开放,成为一个公开的标准。
- 可以使用同轴(低带宽、或设备之间用),也可以使用屏蔽FPC(高带宽、或设备内部用)
▲MIPI及CPHY、DPHY之间的区别
3. 其他显示器视频接口:以汽车LVDS为例
- 在汽车行业,大家都习惯把经过单根同轴线缆传输数字视频信号的方式叫做LVDS(低压差分信号)传输。其实跟视频传输领域的LVDS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最大的两个玩家:TI & Maxim
- 基本原理:
- 将每秒几十到几百兆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16bit-32bit长度)做串行化为Gbps级的数据包
- 通过单根同轴线或一对双绞线进行最远长达10-15m的传输
- 最大优势:
- 视频信号线、音频信号线、控制线、电源线 四线合一
- 其他玩家:
- Rohm:ClocklessLink;
- Thine:V-By-One;
- Inova:APIX;
- Sony:GVIF;
- Amba:??
▲Inova的APIX接口示意图
感谢作者文章 想请问下,文中提到目前车载LVDS最大的两家是TI美信。不知作者是否了解TI美信的每年LVDS芯片的出货量?
我查找到一些信息,说Inova的APIX也有规模出货,APIX首代产品2007年就发布了,比TI美信更早,而且宝马全系产品都在用,每年从Inova的采购量数百万颗,还有文章说APIX的出货量已经接近2亿颗
所以,不知APIX在业内是大概什么样的地位
在出货量这一块,我只了解某几个具体物料的年用量,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清单。另外还可以通过原厂、代理商等渠道了解,结论在我另外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http://www.liuwenhao.me/?p=3905 。
Inova的这些我不太了解,发布的早不见得一定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LVDS这一块生态还是挺重要的,现在一个车载设备,往往控制器(LVDS接受器)跟摄像头是不同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必须使用同一家的方案,只搞定了其中一个角色是没有意义的。APIX在国内至少是没看到有谁在车上用。
请教博主,支持到50米级别的视频传输(主机到显示屏)有什么合适的解决方案呢?
还是有一些方案的,给你推荐几种可能的方案:
1. 实时高清方案:HDMI+中继器;将视频信号转为SDI进行传输;
2. 高清有延迟方案:编码后走以太网、HDBASET方案;
3. 低分辨率低成本方案:AHD方案、CVI方案、CVBS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