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30岁之时
离生日还有半个月的时候,雪姐就告诉我,马上我就要奔三了,想要在深圳湾公园海边给我办一个超级大的生日party,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庆祝。可惜那天刚好我们公司搞团建,就改为了提前一天晚上到她们家,尝一尝她亲手做的一大桌子菜。出发去她家时,公司又通知我晚上9点前(一个半小时之后)要赶回公司赶一份材料,留给这顿饭只有半个小时时间。就这样,越来越简陋,越来越紧巴的过了一个让我惊喜的生日。
▲跟雪姐老公健哥的合影
回想这十年,转瞬即逝。突然感悟,这次生日也像极了这十年的缩影,来去匆匆,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路上,极少停歇。
谨以这篇感悟,来总结、纪念自己的这个十年。
关于自我认知
1. 这十年我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ENTP变成了INFJ。我从理性、热情、直言不讳、理论、战略、坚决、固执、自信的人,变成了忠诚、重情重义、细心、细腻、关心别人感受、重承诺、敏感的人。
2. 从惧怕成长,慢慢开始学会了感恩成长。感谢那些让我suffer的人,更要感谢那些一直鼓励我支持着我的那些人。感恩那些事情,感恩那些让自己这十年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那些经历,那些故事。其实对这些改变,我都很感激,因为自己正在慢慢变成自己所期待的那个样子。
3. 十年以前特别害怕对方生气,现在能够用更加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不再单纯的把生气当成一种敌对与否定,而仅仅是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实情绪的外在表达。
4. 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一个永远玩不够的老男孩。从小到大一直在玩,只是巧合的是,我所喜欢玩的那些东西,在旁人看来,刚好就是“务正业”罢了。
关于工作
5. 我是一个一旦开始做事情就喜欢把整个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的人。这一点一直未曾改变,只是慢慢觉得,把这些压力完全扛在自己身上,现在年轻气盛觉得没什么,时间长了不一定还能扛的动,一定要能找到几种适合自己的在不同场合释放自己压力的办法。
6. 十年以前觉得倘若每个人最大程度的发挥效能就一定能成功。现在觉得,小公司还可以为关键人才服务。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业界顶尖的大牛也只能为公司的体系所服务。倘若公司的体系是庸人设计、甚至没有顶层设计,再牛的顶尖人才也只能有苦说不出。
7. 职场没之前所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家都是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万万不能把职场当成赛场。千万不要一个劲儿的跟别人比出个高低来,更不能抱着战胜/碾压别人的心态跟别人打交道。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跟人打交道,没多久就会发现自己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会做的很顺利。
8. 做事情,眼界要高,姿态要低。同一个问题,一定要从整个组、整个部门、整个公司的火星视角去重新审视一遍,再去决定行动方案。
9. 没有必要保留自己的独门秘籍,该分享的分享,该传授出来的就传授给更多的人。现在看来没有哪个自己当年觉得牛逼的作品是真的牛逼哄哄。
关于价值观
10. 那些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的影响的叠加,就形成了这个人的价值观。经历过致命车祸大难不死的人肯定会在路上小心翼翼。当了解清楚这个人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之后,即便价值观跟我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也开始能理解他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策。
11. 每天都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定要早睡。结果每次第二天仍然晚睡,又下定决心第三天一定要早睡,日复一日,这么多年了都没改过来我晚睡熬夜的习惯。改变自己都这么困难,就别想着去改变别人了。
12. 自己的那些物品实际上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只要买得起用得起,用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去小心翼翼了。既然电烙铁设计了最高温度500度,那需要用到这么高温度的时候就放心用。既然汽车油门设计了这样一个范围,需要用到地板油的时候就大胆的踩。没有必要过的畏畏缩缩,像是为自己的那些belongings而活。
13. 事在人为。事情搞不定不一定是真的难,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搞定正确的人。被标准卡脖子、被规范卡脖子时,不妨找到标准的制定者,找到规范的制定者,搞清楚这些标准/规范制定背后的考虑因素,有什么顾虑。能想办法解决他们的顾虑,那这些所谓的标准/规范,只是一张纸而已。
14.在20岁-30岁之间去了一趟美国呆了几个月。在外国的所见所闻,让我从一个热衷于吐槽国家吐槽党的愤青变成了一个分外爱国的中国人。有时我们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美好,这时不妨出去看看。行万里路有时候比读万卷书更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读万卷书可以指导我们朝着哪个方向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可以告诉让我们提前知道读了万卷书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15. 一直觉得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周围的人能够活得更好。但最近慢慢的认识到了,要让周围的人活得更好,首先自己要有能力能让周围的人活得更好。为了让自己有这种能力,还是先要提高自己,知识、见识、能力,素质。为了获得这些,还得跟周围的人竞争。所以,如何去获得这些的平衡,可能是需要毕生去考虑的事情。
16. 玩德州扑克的要义是不要计较以前的投入,只关心未来的ROI数据。但人也不能完全借用德州扑克的模型,仍然需要不断的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最大的ROI的生活不见得是最理想的生活。总结自身能力能指导自己如何进入舒适区,瞻望未来会督促自己走出舒适区。不能总在舒适区,也不能总往舒适区之外走。工作与生活,总要有一个在舒适区。
17. 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更重要。只要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一定抽出时间做一做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日积月累,就会发现自己进步真的比周围的人快。
关于兴趣爱好
18. 兴趣爱好真是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家乡一马平川,朝哪个方向走出百来里路都没有什么高山,因此来深圳之后最喜欢的是这里的山。而听一个贵州山里长大的孩子说,她最喜欢的是海,坐在深圳的海边都可以发一天的呆。
19. 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男孩都会逐渐喜欢上某一种可以独处的爱好/运动。在这种可以独处的爱好/运动中,大脑可以无尽的放松。骑车是,爬山也算。很多人都上瘾的钓鱼也是。而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喜欢一个人躺在山顶静静的仰望星空的感觉。
20. 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会晒出各种吃的各种美食,玩过的各种地方,或者秀的各种恩爱。其实现在在我看来,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会在朋友圈秀什么。很少加班的人,加个班就会发个朋友圈;很难的出去玩一次的人,去了某个地方就会发个朋友圈;很少跟朋友聚餐的人,聚在一起就会发个朋友圈;而缺乏对伴侣的信任或安全感的人,就会发那种秀恩爱的朋友圈。
关于思维方式
21. 慢慢的发现我的思维体系就是关于批判性思维体系。我自己内心深处在很用力的维护着自己的一颗知识体系与经验体系的大树。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在这棵大树上找到依据,才能被我吸纳进我的知识体系与理解范围。这种理解事物的方式,使得我在看完一本书之后,会轻而易举的把书中所有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逻辑不通的段落、没有严谨推理的章节都一个不落下的找出来。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对新生事物的接纳程度很低(“接纳”区别于“容忍”)。一个新生的事物,必须能被我的理论体系所理解,我才能相信这是真的,否则都很容易被我判定为“伪科学”。
22. 这种思维方式,也会使得我在跟别人进行学习或交流的时候,经常不经意间挑别人的刺,让别人不舒服。
关于自身规划
23. 自从2013年第一次来深圳,就立刻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发誓以后一定要紧紧追随这座城市的脚步。多年以后,我跟在其他城市发展的老同学偶然相遇并聊起天来,便发现我身上已经充满了这座城市带给我的烙印:注重时间、注重效率、看中能力、不问出处、敢于挑战、乐于创业。
24. 2014年,曾经跟当时的女朋友聊起房子。激将法,在知乎一个帖子“你们是如何在深圳买第一套房的”问题下面匿名回答“五年后我一定要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觉得定居深圳是一个毕生都可能无法实现的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那个问题只是一个玩笑而已。真没想到用不了五年,就梦想成真了。
25. 买房之后,确实自己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小气了,不再跟朋友就金钱锱铢必较了,不再特别在乎工资多1k还是少2k了,更加注重自己能力的提升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了。这些变化,确实不是租房所能带来的。
26. 而我对于未来的规划,仍然跟妈妈一直叮嘱我的一样,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要让自己未来不要遗憾。
关于感情
27. 曾经暗自下决心,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对象,就逼自己去相亲。这个自己曾经嫌弃的,也终究在我身上发生了。只是觉得相亲略像网店里的商品,明码标价,每个人都写的冠冕堂皇。而写自己的ps的时候也像极了写一份KPI报告。可能大家都懂的,现实太残酷,只愿意让别人看到那些愿意让别人看到的。而我很不想在ps上写自己的房子、车子的情况的,但看了一些“竞争对手”的ps,很无奈的把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也加上去了,可能这就是现实。
28. 感情中还是需要长期规划。最怕的就是只关注眼前,看起来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当前最正确的决定,但最后感情还是走到穷途末路。我的每一段感情,这个场景,似乎都似曾相识的经历过:“可以跟你聊一聊吗?”“可以,你说吧!”“我好喜欢你,但我们很难回到过去了。”
29. 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理工男的羞涩,遇到特别喜欢特别心动的,会偷偷瞟两眼,当她走进时,反而会刻意逃避不想让她看出来自己的异样。
30. 慢慢发现自己的审美观跟大众审美有一定的偏差。而我这种审美,真的是受曾经暗恋过的那个姑娘的影响,自己认为的那些漂亮的姑娘们,要么形似那个曾经暗恋过的姑娘,要么神似那个曾经暗恋过的姑娘。
31. 虽然话说喜欢一个人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她好就完了,但在每一段感情中,还是要用力去爱。被爱过的人,她会一辈子感激。即便有一刻自己放弃,也可以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不留有遗憾,也不会再纠结或懊恼于过去。
写完之后发现全文共31条。还想着为了纪念自己的30岁生日,要不要删减成30条算了。但又觉得每一条都难以割舍,毕竟,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31岁了。
全文完
居然没有人回复!
浩爷好
牛逼
过奖了。。。
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