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一个月前换了工作,半个月前找到房子,一个星期前安顿下来。白天的工作比之前的工作还要忙,下班回家的时间比之前还要晚。但是下班之后却不必再担心有客户电话打扰,也不用再去牵挂着白天是不是还有没来得及回复的邮件,也不必再担心不回复客户邮件被客户投诉,因此下班之后反而能有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大数据时代》就是利用三天下班时间看完的。
打开书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在扉页夹的一张纸。
这张纸跟书的封面非常像,参见下图。
但是细细的比较起来还是多了几行字:“一本书开启一个时代,一本书缔造一个产业”。“迄今为止关于大数据最好、最权威的作品”。“中纪委推荐书目、全国知名校长推荐好书”。“央视热播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推荐作品”。“百万级畅销书”。“多家权威媒体年度上榜好书”等等。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夸奖这本书的并没有出现在封面中,而是夹在扉页里,本身就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但看了之后仍然对这本书抱着非常高的期望。
可能期望过高,看完这本书之后,反而觉得这本书写的一般。
整本书写的主题思想我几句话就可以给概括:当今世界数据越来越多因此数据变成了一种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的时候要全体数据而不再需要取样/追求效率而不再追求精确/追求结果而不再追求分析的过程、大数据帮助很多公司成功但同时带来了很多风险、我们要相信大数据的未来更加美好。
感觉作者为了突出论点,旗帜鲜明的反对了世界上的已有事实。然而作者的思维本身缺乏思辨性,只是在阐述一些观点而没有严密的分析。作者所讲述的观点、跟他讲述观点的方法,都只是给出一个泛泛而谈的结论,让原本相信的人觉得写得不错,但无法让原本不相信的人相信他所陈述的那些观点。另外整本书所举的很多例子被翻来覆去的使用,这种反复使用相同例子的做法,无法让读者相信这本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让我觉得作者肚子里的墨水非常有限,有种为了阐述自己的论点而凑字数的感觉。
封面中提到了作者是一个大学的教授。但不知道作者是研究哪个方向的教授。作者为了讲述大数据,还简单介绍了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知识。作者可能不是计算机方面出身的,作者已经在很努力的用它自己的语言,讲述他自己对于计算机的一些理解。 这些理解不见得专业,甚至可能存在很多漏洞与误解人的地方。我在读这些相关章节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
一切的吐槽皆源于对这本书的过高期待。其实作者阐述他的论点的时候,掷地有声。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难怪最近深度学习能够流行,其实也跟作者阐述的大数据时代的一些处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再去做某个行业的专家。如果我们要解决某个行业的某个问题,我们只需要收集足够多的这个行业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就可以使用已有的数据,使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对于该行业的一些困扰已久的疑问。而现在深度学习这种可以自学习的黑盒子系统,跟大数据真的是100%完美搭配。随着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性的越来越重要。
另外作者还很有先见之明的提到了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隐患就是“数据独裁”。所谓数据独裁就是在数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很多公司或者团体可能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取某些数据而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不考虑获取数据的实际可行性,或者不考虑录入数据的员工/人员的心理,他们录入的数据很可能本身就已经有失偏颇。比如统计一个省的GDP,很多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好看,会往大夸张自己的GDP数据,因此最终得到的数据并不一定真正反映了实际情况。而类似的事情也反映在公司中。不禁想到了前东家,为了尽可能快的构建自己的销售大数据的数据库,而采取的一些行政手段。这些手段如果操之过急,很可能会逼迫基层员工使用并不真实的数据。如果领导层过于相信大数据的力量,或者领导基于这些并不真实的数据做出了相关的决策,很可能使用大数据还不如不用大数据。
这本书写的非常浅显易懂,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本书,花个两三天时间,简单翻一翻,其实还是有不少收获的。即便书写的很烂,跟朋友们一起吐槽一本书,也是别有一种乐趣。
浩爷的文笔犹如一泓清泉,品上三遍才能恍然大悟,然后惊觉于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得鞭辟入里。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