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襄樊改名襄阳谈精神家园建设
摘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文化古城襄阳改名襄樊,随后又恢复襄阳这个名字的利与弊,并分析了城市的名称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的作用,最终提出要以一种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城市改名的观点。
关键词:襄樊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 文化入侵
一、 城市改名,是利是弊
襄樊市是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湖北省政府确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汉江流域的一座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古代分为襄阳、樊城两地,隔汉江(沔水)相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默默发展中的文化古城,最近却成了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关注的焦点:2010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樊易名为襄阳这个说法在坊间几年之前便已经流传开来,但是这次国务院的突然宣布,让我们再一次关注当今城市易名之风,让我们对城市易名与文化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 城市改名举例
城市更改名字的例子在当今中国并不少。城市改名大致上分为这么几类:
像襄阳与樊城合称“襄樊”这样,城市合并之后取两个城市的首字拼合而成。在一些新兴的小城市尤其如此。如武昌、汉口、汉阳三个城镇合称“武汉”,“临沂”是由临沭与沂水两地首字合并而成 ,“淄博”是由淄川与博山两地的首字合并而成,“潍坊”是由潍县与坊子两地的首字合并而成。两地合并之后取首字合并,这不仅仅是中国特色,在国外也是普遍的一种现象。像捷克与斯洛伐克合并之后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典型。
为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将原来的名字改为另外一个更知名的名字。如湖南的大庸市因为境内的张家界更为全国人民所知晓,所以更名为“张家界市”。另外如安徽省的徽州市因为境内的黄山更为全国人民知晓,所以更名为“黄山市”。将城市改名之后,能有效的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从一个角度而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将城市的名字恢复为古代常用的名字。如益都县更名为在大禹时代就已经出现的“青州”。
城市改名是一种行政行为,也就是说,城市的名字自古至今都是由掌权者决定的。城市的名字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城市名字的更改也体现了掌权者对于城市将来的发展与定位的决策。
2 城市改名对一个城市的作用
城市更改名字之后,究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分析城市改名对一个城市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城市名称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提到深圳,我们就想到了活力;提到上海,我们就想到了时尚;提到北京,我们就想到了文化;提到四川,我们就想到了天府;提到重庆,我们就想到了山;提到杭州,我们就想到了人间天堂; 提到西安,我们就想到了九朝古都;提到江苏,我们就想到了江南小镇;提到香港 ,我们就想到了东方明珠;提到了桂林,我们就想到了那里的山水。城市的名字已然成了人们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
一个城市的名字显然也会让人不免与某些事件相关联。提到武昌,人们就会想起一百年之前发生在这里的武昌起义;提到平型关,人们就会想起七十年之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战役;提到澳门,人们就会回味起最近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蹂躏与压迫;提到汶川,人们就会想起这里的可爱的人民经历的那一场大的灾难,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帮助那里的人民重建的感人场面。
地名是一种文化的寄托。很多老师同学在文章的最后喜欢签名“某年某月于喻家山下”。是啊,一个学校从开始的华中工学院,到后来的华中理工大学,到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名字变更了很多次,但只有喻家山在默默无闻的看着这一切。华中科大学子的文化,华中科大学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喻家山的眼中。虽然华中科大学子可能也就爬过几次喻家山,但是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发展归功于喻家山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寄托。
在当今社会,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多城市选择了建立新城而抛弃原来的老城区的方法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且避免了一系列的遗留问题。但是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是否还是原来的城市呢?在这个时候,如果刚好遇到城市行政区划合并,这个时候城市可能就把名字一改了之——反正人也不是几百年之前的那些人了,地方也不是几百年之前的那些地方了,风俗习惯、文化也不是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之前人们的那些文化了,干脆改名字。但是我认为,地名不像人名。地名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而人名则更体现了父辈的人对孩子的美好的寄托。就像前面所述,一个城市的地名代表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代表了一个城市几百千乃至几千年在这个地方生活过的人们对国家对地区发展所作的贡献。如果一个地区的名字可以随便一改了之,那么就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是对自己城市的不自信。
3 从长远角度看城市改名的影响
之前阿凡达热映的时候,有网友指出阿凡达的部分场景取景于张家界。顿时张家界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个时候有网友提议将张家界市改名为阿凡达市,将张家界风景区改名为阿凡达风景区。2010年1月25日,张家界正式宣布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里路亚山”。当天的报道指出, “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绝对不是“崇洋媚外”,现在把“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世界,也已经走向世界。
其实张家界市在20多年前是叫做“大庸市”的,但是在1994年考虑到大庸市的名字不如境内的张家界名字响亮,于是更名为“张家界市”。原来的大庸市改为大庸区。这也无可厚非,但是20年之前徽州市更名为黄山市就是一个备受争论的问题。“安徽省”取名的来源就是安庆跟徽州。徽州是一个千年古城。但是纯粹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牺牲掉一个具有多少年的文化积淀,这就值得商榷了。经济只是一个城市在某一个阶段的繁荣情况,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一旦丢失,却是花几百年也弥补不回来的。在举国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在许多政府一切为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下,能够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保持一分空间,也是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深入考虑的。
襄樊改名为襄阳之后,网上就有“专家”指出,本次更名将会给襄樊带来千万元的经济增长。但是我相信城市改名对文化的影响远远的大于对经济的影响。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更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在历史上,襄阳的地位就高于樊城,此次改名更凸显了襄阳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在城市改名的这场战役中,人们更要看重文化发展与文化底蕴,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效益。
二、 再论城市改名
不管城市名怎么改,在襄阳、在樊城生活的还是那些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还是不会改变。城市名称更重要的还是外人对这个城市的看法,在当地祖祖辈辈生活的人才具有对城市名字内涵的最根本的解释。
1 伤感的樊城?
襄阳与樊城,一个在汉江之南,一个在汉江之北。合并之后,合称襄樊并没有太多的争议,但是如今原来的襄樊又要改名为“襄阳”是不是考虑了樊城人的感受呢?如果一味的注重襄阳的历史、襄阳的文化,是不是对樊城的历史、樊城的文化的忽视呢?相比而言,襄阳的文化算是一种强势文化,樊城的文化在襄阳面前只能算作是弱势文化,这种强势侵吞弱势的文化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讲,算不算不公平呢?
襄阳自古便与樊城休戚相关。“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民间流传的这个俗语,固然是从军事角度来谈两座城,但也说明隔江相对的襄阳、樊城,实际上是连为一体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把地级市的名字定为“襄樊”,其实是两败俱伤。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襄樊”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发展,除非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襄樊包含襄阳与樊城这两个文化古城。如果以“襄阳”作为地级城市,可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地方产生亲切感。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120回《三国演义》有31回的故事便在这里发生。刘备马跃檀溪、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襄阳郊外的隐居地隆中发表著名的“隆中对”,诸多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喜爱诗歌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这里出生并在郊外鹿门山隐居,人称孟襄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古绝句,吟诵于此。王维在游历襄阳后,也欣然写下这首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诸葛亮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定名为“襄樊好风日”,可见当地人对王维诗句情有独钟,却又因为地名已改,不得不套用之。喜欢书法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旅居襄阳多年,号“襄阳漫士”,人称“米襄阳”。米公祠至今矗立汉水边。至于喜欢读金庸的人,对襄阳更不会陌生。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一个个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09日第十二版)
新的“襄阳市”,以及下属的襄阳区、樊城区,以一种对外更加宽广,更加开放的面貌,展示出襄阳的古老文化。
2 劳民伤财?
相对而言,城市的改名频率还不算是很高。很多小城镇,可能几年之前属于这个县管辖,几年之后又属于另外的一个县管辖,过几年又成了另一个城市的下属县所管辖的城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各级机关、人民团体等社会机构的招牌、公章、财务章、文件头、信封、信纸、票据、证件、营业执照等,以及个人名片等,都不得不“以旧换新”,这样无形之中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很多当地居民或者外地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很难将“襄樊”改名为“襄阳”的这种改变习惯过来。这无形之中会带来一定的不便。从这个角度讲,城市的改名值得么?
几年前,湖北的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曾一度沿用襄阳、樊城合并时采用过的办法,起名为“荆沙市”,结果引起各方人士异议,认为舍弃有着历史价值的荆州不用实在遗憾。可喜的是,有关方面最终恢复了荆州的大名。这说明,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遵循地名规律,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继承历史传统。
襄樊有无可能改称襄阳呢?新地名虽然用了40年,但与两千年相比,40年一瞬而已。(《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09日第十二版)
3 理性对待城市改名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在看待、评论某一事物时,自然也应持一种辩证的、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城市改名这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事情上,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大于弊还是利小于弊,这需要历史去检验。
参考文献
[1] 维基百科,襄阳市,http://zh.wikipedia.org/zh/襄阳
[2] 《刘德鸿:也说襄樊与徽州》,人民日报,2001年11月20日第十二版
[3]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3日第十二版
[4] 维基百科,黄山市,http://zh.wikipedia.org/zh/黄山市